近年来,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群众增收的重要手段来抓,积极培育各类养殖专业合作社,大力扶持设施农业发展,不断拓宽群众致富新路子。
时下,正是小柿子成熟的季节,在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神骏湾生态体验区采摘园的寒地型日光温室大棚里,迎着阳光,一颗颗饱满结实、晶莹剔透的小柿子缀满秧藤。有着丰富种植经验的技术员韩凤正在棚室内查看小柿子的长势,“我们的柿子在授粉过程中采用雄蜂自然授粉,不使用激素,没有病虫害,食用安全放心。”
这些小柿子赖以生长的大棚是韩凤研发的一种实用新型专利温室,具有工程造价低、节能零排放等功能特性,依托于专利技术的助力,一个大棚小柿子产量可达一万多斤。像这样的大棚,在整个采摘园共有7座,同时种植西瓜、香瓜等作物,年产值在100万左右。
韩凤告诉记者,寒地型日光温室大棚不仅使用年限更长,使用范围也更广,种植、养殖都适用,今年二期工程,预计新建四万多平方米。
近年来,乌兰哈达镇设施农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养殖产业也蓬勃兴起。走进乌兰浩特市腰乐养殖专业合作社,宽敞的牛舍内,一头头毛色发亮、膘肥体壮的西门塔尔肉牛正悠闲地吃着草料,这些肉牛不仅能为合作社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更能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在这里工作了两年多的工人陈键飞说:“我利用农闲时间来这,一边打工一边学习技术,一个月能挣两三千块钱,贴补家用,以后把养殖技术学好了,自己也可以发展养殖。”
乌兰浩特市腰乐养殖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发展壮大,现如今已经成为十里八村有名的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
“我们合作社享受到了乡村振兴的好政策,利用村集体最开始的60头肉牛,经过六、七年的繁殖,达到现在的200多头,每年为村集体创收7.8万元,促进了嘎查的经济发展,也为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乌兰浩特市腰乐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齐俊鹏这样说道。
产业发展是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以乡村产业振兴为引领,大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将大棚蔬菜种植和肉牛养殖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群众增收的重要举措,切实提高了群众收入。目前乌兰哈达镇共有肉牛养殖户344户、存栏量3809头、出栏量3000头,户均增收8700元。种植各类大棚瓜菜200亩,实现年产量800吨,产值600余万元。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乌兰浩特市人民政府 蒙公网安备 15220102010033号
蒙ICP备0500275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 1522010008
技术维护:乌兰浩特市政府信息中心 Tel:0482-8299108 Fax:0482-8299050 Email:wlhtxxzx@wlht.gov.cn
不良信息属地举报:乌兰浩特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Tel:0482-8299685 Email:7741334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