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市工信局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始终将发展经济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秉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一企一策、精准施策”服务,持续抓好现有企业产能释放、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紧盯重点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全力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党建引领,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夯实党的建设基础。一是结合工作实际,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抓好落实,观看直播,并组织机关全体干部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二十大报告全文;深入企业生产经营一线,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组织开展2场知识竞赛答题。二是制定《中心组2022年度学习计划》《干部学习计划》,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开展学习研讨,学以致用,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12次,干部学习47次。三是巧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潜移默化的提高党员干部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积极开展周标兵诵读活动114期。
(二)加强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召开“三重一大”会议20次。定期深入所属非公企业党组织督促指导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制度,按时有效召开党员大会和支部委员会,定期讲党课4次。二是严把“入口关”“质量关”和“程序关”,按照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和流程发展党员,拟发展党员6名,转正8名。严格核定党费计算基数和应缴数额,实行月收、季缴,共交纳党费63284.69元。三是在“政治功能强、队伍建设强、组织生活强、作用发挥强、群众工作强”总体要求下,高质量推进“最强党支部”建设,围绕廉政教育、创建文明城市等主题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2次,申报“最强党支部”10个,完成11个党支部换届。四是集中开展机关和企业在职党员干部职工进社区12次,落实党员干部定期走访调研制度。开展“干部到乡”专项行动3次,积极帮助帮扶户算收入账、销售农产品,开展环境整治。
(三)抓党建促民族团进步。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组织专题理论学习4次,积极开展“民族政策宣传月”和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活动。二是以微信公众号平台为载体,录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绘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等主题“学习强国”经典诵读。三是开展石榴籽同心筑梦系列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新闻发布会、主题党日等多形式助力乡村振兴。
(四)全力全面抓好巡查整改。一是扎实开展集中治理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交易化问题,召开全体党员会议,传达部署工作安排。开展正负面案例学习26件,召开专题研讨会议1次;组织全体党员干部签订集中治理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交易化问题承诺书26份;严肃认真查找问题,党组及干部查找问题6个,已全部整改。按时按要求报送工作进展情况3篇,统计表4个,积极完善档案材料。二是全面开展巡察整改,召开专题民生活会认真履行巡察整改党组主体责任,逐项进行细致研究,逐条制定整改措施,确保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坚决兑现巡察整改政治承诺。
(五)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是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财务制度》和《市工信局工作细则》《工作制度汇编》,对各股室日常出勤、请假手续、办公卫生等方面落实情况开展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二是通过会议和群微信提醒,要求全体职工在重要时间节点严格遵守疫情防控常态化有关要求,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三是通过学习法律法规、上级文件及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学习典型案例和观看警示教育专题片,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二、紧盯目标,推动经济发展保持良好势头
(一)经济发展稳中有进。1至10月份,全市3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91.4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工业增加值增速2%,全盟排名第三;45家限上企业实现社零额35.8亿元,同比增长25.4%,全盟排名第一;外贸进出口额4424万元,同比增长72.2%;电子商务交易额12亿元,同比增长3%。预计年底,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32.7亿元,同比增长0.26%;限上企业实现社零额39亿元,同比增长12%;外贸进出口额4700万元,同比下降58%;电商务交易额1.5亿元,同比增长10%。持续抓好“小升规”“上限”企业培育,重点扶持13家工业企业和15家商贸流通企业,力争年底规上工业企业达到40家,商贸流通企业达到60家。
(二)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年初计划实施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21个,续建项目5个、新建项目16个,计划总投资30.7亿元,开复工率100%。1至10月份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6.7亿元,同比增长78%,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2亿元的139%。蒙牛乳业自动码垛机、烟厂设备更新、蒙能机组节能改造、乌钢钢渣封闭库、中图加油加气站等17个项目建成投产;乌钢1200立方米高炉已开始工程收尾工作;拓源粉煤灰砖块、草原三河新厂区、圣益商砼环保改造3个项目正在加紧施工。
(三)持续完善市场体系。一是编制《乌兰浩特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工作方案》,规划建设王爷庙社区、兴安路、滨河社区3个便民生活圈。二是按时完成15家便民消费服务中心建设,因店制宜、一店一策,进一步完善村级便民消费市场体系。三是组织草原三河、兴安农垦等15家企业参加线上绿色产业博览会、厦洽会、进博会、招商推介会香港专场等国内外各类展洽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四是规范汽车、二手车、报废机动车市场经营秩序,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四)电商产业蓬勃发展。一是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已完成80%以上,聘请第三方完成项目阶段性验收。改造升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并依托电商快递物流园区,建立完成智能化快递物流分拨中心。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实现市-镇-村统一线路、统一配送,加快物流配送效率,降低快递价格。二是积极打造“岭秀兴安 乌兰浩特”公共品牌,授权6家企业使用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大米、酸菜、玉米等5款网货爆款产品。
(五)推动企业信息建设。一是组织工业规上企业开展2022年数字化评估诊断工作。二是积极组织蒙能、华能、京能、环联惠民、中电电气开展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检查工作。三是定期统计调度5G基站建设情况,61个行政村宽带网络及4G、5G信号基本完成覆盖。
(六)全力抓好招商引资。1至10月份,对接洽谈项目33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7个的194%。已与鲁花集团、齐鲁生物、山东阜丰集团等18家产业链意向企业实现对接。完成招商引资投资10.5亿元,同比增长122%,完成全年目标任务6亿元的175%。预计全年完成招商引资投资11亿元,同比增长93%。
(七)扎实开展能耗“双控”。一是加强5家重点用能企业监管,按月调度企业能耗数据,降低生产能耗。二是对乌钢、山水水泥、红城水泥3家企业2022年阶梯电价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现场核查。三是积极配合第三方机构对山水水泥、乌钢等2家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节能诊断。
(八)落实安全生产监管。一是坚持重点攻坚与整体提升相结合,严格对照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认真梳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查漏补缺,巩固成果。二是动态更新调整安全生产监管企业名单,切实加强对工业、通信及商贸领域的安全监督管理。三是围绕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两大工作重点,累计检查企业223家次,发现隐患192条,已整改176条,其余16条正按要求整改中。
(九)全力优化营商环境。一是为蒙牛乳业、公交公司、欧亚、家和吉超市等62家工业和商贸流通企业争取13个方面奖补资金2033万元。二是召开了全市限上批零、住餐业统计业务工作培训会,近50名统计员参加了此次培训会。召开全市规上限上商贸流通企业调度会议,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三是鼓励引导企业开展家电专项补贴优惠、绿色智能家电下乡、购车补贴等系列活动,累计销售收入1426万元。四是积极推进清偿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化解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6件,涉及金额387.24万余元。五是组织56家次企业参加厦门大学参加管理者能力提升培训、“帮扶企业纾困解难财税政策”主题讲座和自治区工信厅组织的政策宣贯培训。
(十)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一是修订《新冠肺炎疫情突发期间生活必需品供应保障预案》第二版和第三版,健全四级应急指挥响应体系,细化全市55个社区725个小区、四个乡镇、斯力很现代农业园区、呼和马场与保供网点对接体系,确保在突发疫情情况有效精准实施。二是加强各商超疫情防控的监督管理,指导企业严格落实常态化管控措施,做好防疫物资储备,及时落实市防指的各项部署。三是对商场超市、农贸市场以及工业企业生产车间人员底数进行摸排,有序组织应检尽检。
(十一)积极推进以案促改、大起底取得实效。一是积极推进绿色产业园、物流园区六个方面51个问题整改,全部按时按要求整改完毕。二是有效推进盘活4个停产企业、8个停建项目、1个闲置矿权大起底,其中:美加美、蒙兴纸业、翠林粮油3家停产企业已恢复生产;停建项目中,昌盛塑业已恢复建设,友信门窗已办理完成开工许可证,高立食品、奥特奇蒙药、辛源食品、环源生物、草原朗润5个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蒙亮已签署退园协议;明甲矿业闲置矿权《采矿许可证》到期后关闭。
我市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运行态势,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东方电气、东方叶片、金风风电、天能重工和大金重工5家企业受中广核订单大量减少,以及原材料购进困难,导致产值下滑明显;受疫情影响,部分餐饮、宾馆企业销售额不同程度下滑;企业用气、物流运输价格相对较高,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企业实用人才、技术创新人才缺乏,企业运行成本加大;招商引进投资额度大、带动就业多、产品质量高的大企业、大项目落地难。下步工作中,我们将正视存在问题,精心分析研判,扎实认真加以协调解决。
二、持续持久发力,全力以赴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抓好经济运行调度。常态化深入企业开展指导服务,重点做好规上、限上企业服务指导工作。针对企业现状,重点关注经济下滑企业,从生产、资金、人才、销售等方面入手,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预计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51亿元,同比增长8%;限上企业实现社零额40亿元,同比增长5%;抓好“小升规”“上限”企业培育,力争2023年2家工业和10家商贸流通企业升入规模以上和限上企业。
(二)全力推动项目建设。计划实施千万元以上工业、商贸重点项目15个,总投资36.3亿元,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新建项目抓效率,续建项目抓效益,储备项目抓成效,重点推进乌钢1200立方米高炉和240平方米烧结机、雪花啤酒酿造车间智能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年内达产达效。
(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推动企业技改升级、产能释放、提质增效,引导乌钢、蒙能降耗增效,鼓励白医、奥特奇研发创新,推动烟厂、农垦扩大生产,推进我市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指导企业高质量申报惠企资金,确保企业应享尽享,全年向上争取资金2000万元。
(五)“圈”出高品质生活。全力推进王爷庙、滨河、兴安街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工作。高质量实施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完善升级电商进农村“五大体系”建设,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六)统筹推进工业起底。实行“周汇报、月分析、季总结”工作机制,对照问题台账,科学分析研判,细化工作措施,尽早实现复工复产。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和对接洽谈力度,通过兼并重组、产权转让等方式盘活存量资源,为全市经济稳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乌兰浩特市人民政府 蒙公网安备 15220102010033号
蒙ICP备0500275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 1522010008
技术维护:乌兰浩特市政府信息中心 Tel:0482-8299108 Fax:0482-8299050 Email:wlhtxxzx@wlht.gov.cn
不良信息属地举报:乌兰浩特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Tel:0482-8299685 Email:774133423@qq.com